我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应用研究

tDCS在戒毒方面的研究应用

作者:znion   发布时间:2019-06-28   阅读次数:184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全国查处的吸毒人员达到了71.7万人次,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7.9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4.2万人次。从数据可以看到被强制和责令戒毒的总人数已达到了52万以上,但目前可用于戒瘾的药物却十分有限,且治疗周期长、易复发,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既往研究证实,成瘾者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运动皮质、枕叶皮质及前额叶皮质(PFC)的兴奋性发生改变,神经可塑性出现损害。如可卡因和尼古丁依赖者运动皮质兴奋性降低。长期吸食大麻者皮质的抑制功能降低。长期使用冰毒者在戒断3天时会出现视觉皮质的兴奋性增高。多次使用毒品可使神经产生长期的适应性,而此种神经适应性与改变的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皮质兴奋性及中脑皮质边缘系统中改变的多巴胺有关。


tDCS技术作为21世纪四大脑科学研究核心技术之一,是一种无痛、无创、无损,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1-2 mA)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它可以调节脑皮质局部或远处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且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和突触可塑性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从源头改善成瘾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和神经可塑性。目前已有大量学者将tDCS应用于临床戒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Conti (2014)等选取13名快克可卡因成瘾的被试,进行一系列的真假tDCS的刺激。在第一次刺激前后和第五次刺激后测量在被试可卡因相关线索和中性线索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第一次刺激后的四次刺激每隔一天进行。阳极置于右侧DLPFC,阴极置于左侧DLPFC。结果表明真tDCS刺激组与假刺激组相比、单次刺激与连续刺激相比,P3有关的参数都有显著差异。单次真刺激后左侧DLPFC的P3电流强度在中性线索呈现时增强而在可卡因线索呈现时减弱,假刺激时则结果相反。在连续刺激后不仅是DLPFC前额叶的许多区域包括额极皮层(frontopolar cortex, FPC)、眶额叶(orbitofrontal cortex, OFC)和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在观看可卡因相关线索时的电流强度也增强。因此单次和连续的tDCS刺激会影响前额叶在中性和可卡因相关线索下的认知加工,对可卡因成瘾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2

Conti 等人2014年发布在《Brain Stimulation 》上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利用tDCS干预可卡因成瘾者的渴求度,tDCS阴极置于左前额叶背外侧区、阳极置于右前额叶背外侧区,并设置伪刺激对照组,利用观察与前扣带回(ACC)活动相关的N2时间窗 (200-350 ms) ,事件相关电位用与可卡因相关暗示的图片或中性图片进行。
结果显示,对照组暴露于可卡因暗示相关的图片后,ACC的活动明显增强,而tDCS治疗组显示ACC活动有所降低。这表明前额叶tDCS有助于降低可卡因成瘾者前扣带回的活跃度。

2.png


3

Paulo S. Boggio等人2010年在《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上报道,将25名长期吸食大麻的人随机分配到接受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左侧阳极/右侧阴极tDCS (n = 8),或右侧阳极/左侧阴极tDCS (n = 9),或伪刺激(n = 8)三组中,经过tDCS干预后,比较伪刺激组、真性tDCS组和健康受试者在做风险任务决策时的差异及对大麻渴求度等。结果显示:通过tDCS刺激右DLPFC阳极/左DLPFC阴极可以有效降低慢性大麻成瘾者对大麻的渴求度。 

3.png

 


4



南京市大连山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tDCS调控大脑的额-顶-颞叶联合区(双侧抑制20分钟),迅速而有效地降低了海洛因成瘾者对线索诱发产生的毒品渴求度;而对照组(伪刺激组,电流在30秒后停止)的渴求度则没有出现变化。



5


张雪祯等人2017年发表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上报道了一篇研究,利用tDCS 为干预手段,用心情、食欲以及睡眠状况作为评价指标,对四川省某戒毒所 39 名戒毒人员进行干预刺激,每位被试共接受 10 次刺激, 每三天一次, 每次20 分钟, 电流强度设为 2.0mA,阴极固定于被试头部左侧 DLPFC 处(F3处),阳极固定于被试头部右测 DLPFC(F4处),结果显示tDCS 实验组与控制组在食欲和睡眠状况上具有显著差异,表明tDCS 对戒毒人员的食欲、失眠等均具有积极恢复作用。



总结



tDCS可改变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功能特性,从而降低吸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度。此外它还具有无创、高效、安全、易操作等特点。这给戒毒工作提供了有效性的选择方案,并对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提供了帮助,tDCS有望成为21世纪具有远大前景的戒毒新星。


参考文献


1.Conti, C. L., Moscon, J. A., Fregni, F., Nitsche, M. A., & Nakamura-Palacios, A. E. M. (2014). Cogni-tive Relate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Non-Invasive 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Crack-Cocaine Ad-di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17, 1-11. 


2.Conti, C. L., Moscon, J. A., Fregni, F., Nitsche. M. A., & Nakamura-Palacios, E. M. (2014). Cogni-tive Relate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Non-Invasive 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Crack-Cocaine Ad-di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9, 1465-1475. 

 

3.Paulo S. Boggio ,Soroush Zaghi , Ana Beatriz Villani , Shirley Fecteau ,Alvaro Pascual-Leone , Felipe Fregni.Modulation of risk-taking in marijuana users by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of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112 (2010) 220–225.

  

4.Catarine Lima Conti, Ester Miyuki Nakamura-Palacios.Bilater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ver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Changes the Drug-cued Reactivity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of Crack-cocaine Addicts.Brain Stimulation 7 (2014) 130e132.  


5.Wang Y, Shen Y, Cao X, et 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the frontal-parietal-temporal area attenuates cue-induced craving for heroin[J].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2016, 79: 1-3.


6 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对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的影响,结果发现tDCS 对戒毒人员在饮食和睡眠质量恢复具有显著影响。

张雪祯, 汤永隆, 李兵, 等. tDCS 在男性戒毒人员戒毒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 23(4): 214-218.


更多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资联公众号.jpg


上一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儿童领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tDCS在精神心理疾病中的应用

资联虹康官方微信

4000-298-122
customers@znion.com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818号
风险警示语: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